工程机械:以“再制造”赢得核心竞争力
作者:来源:访问:时间:2016/11/1 17:30:00
无论是刚刚在南京结束的第九届“江苏九三论坛”,还是5月底在北京举办的“2016世界再制造峰会”,都让再制造再次成为大家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在一系列相关论坛和峰会的推广下,有关再制造就是简单的维修和翻新等类似的“误伤”认知已经逐渐减少。但是,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来说,如何以再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探索发展新道路,一切才刚刚开始。
工程机械:以“再制造”赢得核心竞争力
所谓再制造,是把废旧产品恢复到像原产品一样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流程,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进行专业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态。再制造的特征,是产品质量性能不能低于新品,且成本只有新品的50%,可实现节能60%以上、节材70%以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下降。
再制造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已超过50年。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再制造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美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再制造汽车发动机已占维修配件市场的85%以上。美国是最早进行再制造的国家,现在产值已达1000亿美元,且可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并每年以近15%的速度快速增长。欧洲市场与美国类似,而在中国,再制造业才刚刚起步。
自2005年以来,再制造产业发展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国家对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视。2010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未来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希望通过深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促进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充分“开挖城市金矿”。2015年五月份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推进产品认定,促进再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据了解,“十三五”规划将依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方针把再制造业纳入到发展规划中。
始于2005年的中国再制造业,在经过逾10年的发展建设之后,覆盖领域开始由汽车、工程机械、机电产品等,逐步延伸至医疗、电子科技等多信息产业。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再制造作为循环利用和低碳排放等绿色制造业推行的先锋,无疑会得到最大的释放和发展。
再制造车间
说回工程机械,在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约为650万-704万台,80%在役工程机械超过保质期,每年工程机械报废台量将高达120万台,中国再制造业潜力巨大。在全球市场陷入微利时代的当下,后市场无疑成为赢得更多获利空间的首选,这其中,二手机和再制造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双向流动成为发展方向。若其中10%能利用再制造技术进行修复和强化,便能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充分利用“再制造”更好地“消化”陈旧设备,使之成为良性的可循环经济模式,让再制造产业真正为为企业和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切都大有可为。诚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也是这么做的。
为推进工程机械的绿色制造,为客户提供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广西柳工自2009年起开展了再制造业务的发展,并于当年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第一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企业。2015年2月6日,柳工后市场再制造公司迎来了国家工信部委托自治区工信委展开的再制造试点企业的验收。2016年1月25日,国家工信部正式下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通过验收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名单(第一批)的通告”,柳工成为第一批通过验收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企业。一同入选的还有徐工、武汉千里马、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中联重科、三一等工程机械企业。紧随其后,厦工、山河智能、山东临工、铁建重工、利星行机械等企业被列入国家第二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名单。也是2016年,中联重科牵头承担的“工程机械共性部件再制造关键技术及示范”国家863课题,在湖南长沙通过科技部验收。2016年6月6日,卡特彼勒公司与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绿色合作意向书,涵盖该意向书涵盖再制造产业节能减排研究及智能再制造升级示范。据悉,柳工液压缸、液压阀、箱桥等产品的再制造生产已建成了再制造生产线,年产液压缸达6000根,并且可批量生产;厦工开展了工程机械双变总成、超越离合器总成、桥主传动总成的再制造生产,目前建成了箱桥拆解和再制造生产线,并且已批量生产。同时,目前已经研发出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产品的再制造过程中,不仅包括零部件无损拆解技术、零部件清洗技术等再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同时还包括剩余寿命评估、再制造性评价、再制造产品表面质量评价等评估性的技术。在产品方面,土方机械、桩工机械、盾构机、掘进机等产品零部件国产化和再制造也开始逐渐走出了中国特色。
再制造是制造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以再制造为核心的循环制造成为现阶段循环产业发展的高端,是制造业竞争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以我国首台顺利完成地铁隧道洞通的再制造盾构机为例,根据测算,与购置新设备相比,这台再制造盾构机节省资金2000余万元,节省钢材200余吨,按标准煤计可节煤近260吨,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排放700余吨。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盾构机的保有量接近1200台左右,一半要进入再制造环节,市场无疑是巨大的。
给设备一次“重生”的机会,“再制造就是再创造”,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再制造不是高级维修,而是一种可以在流水线上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新产业。通过突破先进自修复和再制造的关键技术群等,再制造不仅能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将不断为社会提供新的产业空间,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产业与社会价值。虽然,关于再制造的法律法规尚有待进一步健全,再制造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技术积累少等问题依然存在。但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制造技术装备体系、旧件回收物流中心、再制造拆解清洗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产业支撑平台已刻不容缓。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编辑相信,当一个从旧件回收、拆解清洗、检测检验、再制造、后市场销售的再制造产业闭式循环产业链形成时,未来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随之大增。